半導體股被大基金持續減持 行業前景不被國家隊看好? 全球聚看點
2023-05-08 15:07:54 來源:金融投資報
金融投資網記者 林珂
大基金減持不斷,隨著對半導體龍頭準備進行第三輪減持,市場短期情緒受到一定影響。同時,業內對半導體行業前景展開了熱議。有分析就指出,大基金減持并非不看好半導體產業,而是對投資標的的一次結構性調整。中長期來看,半導體產業前景仍十分廣闊,在國家支持和國產替代進程加快背景下,看好產業發展態度不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基金進入投資回收期
早在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在經過多年運作后開始陸續減持,今年以來減持頻率明顯加快。據不完全統計,年初以來安集科技被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2.5%公司股份;長川科技、國科微、景嘉微、賽微電子、芯朋微、通富微電、安路科技均被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2%公司股份;三安光電則被大基金擬減持不超1%公司股份。
進入5月后,又一半導體設備行業龍頭披露大基金減持計劃,而這已經不是大基金第一次減持該公司。5月5日,北方華創發布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計劃減持本公司股份數量累計不超過1059.12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00%。目前,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持有北方華創3932.8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7.43%,是公司第三大股東。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20年,國家大基金就分別在9月、12月累積減持了北方華創990.23萬股。二級市場上,受大基金擬減持消息打壓,北方華創周一大跌超6%。
“大基金減持是正常的投資回收操作,不宜過多解讀。”接受金融投資報采訪的券商人士表示:“早前布局的投資項目進入退出期,以及回收資金再投資,是近期大基金減持加速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短期來看對相關個股在二級市場上會形成一定沖擊,但大基金減持本身并不會改變公司的基本面。”
可以看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由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等共同發起,一期共注資987.2億元,投資總規模達1387.2億元,投資范圍包括制造、設計、封測、裝備、材料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全覆蓋。
國產替代仍是最強邏輯
大基金減持是否是對半導體產業的看衰表現?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分析指出,大基金一期已于2018年5月基本完成項目投資,按照規劃,大基金一期的不少投資項目將在2019年至2024年的5年投資回收期內逐步退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之前半導體板塊表現較好,大基金陸續減持并不難理解。
安信證券也指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減持并不動搖國家對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的積極樂觀態度,反而是對資金的一次結構性調整,將資金從已在技術上取得部分突破的領先企業轉移至仍需資金支持研發運營的企業,雖然對短期市場情緒有一定影響,但并不影響企業未來發展邏輯。此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加速資金回籠,未來也利于參與國內企業并購重組,幫助國內半導體企業做大做強,向平臺化企業靠攏,發揮產業間協同優勢,形成良好的半導體產業生態。
對于半導體產業鏈來說,雖然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下滑,產業還處在復蘇過程當中,但就中國而言,在國產替代主基調下市場各方均表示看好。有行業人士指出,著眼當下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即將步入尾聲,芯片板塊或將迎來拐點,吸引部分資金進場買入。以更長遠的視角看,整個板塊最核心的邏輯是,在“自主可控”的緊迫需求下,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海通證券分析師鄭宏達也表示,由于美對華實行半導體制裁,阻礙國內先進制程的發展,部分客戶先進制程擴產放緩,短期來看設備廠商業績或將承壓,但成熟制程仍然繼續加大國產替代。我們認為,在國內不斷扶持下,半導體產業鏈國產替代將加速進行,而設備材料及零部件作為晶圓制造上游環節將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