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合同法 > 合同轉讓 >

簽訂商標轉讓協議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合同的效力是什么?

2022-10-12 15:55:35 來源:稅法網

簽訂商標轉讓協議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在同一類或者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相近商標必須一并轉讓。

這是為了避免分割轉讓帶來的產品來源混淆問題。此外,聯合商標、防御商標必須一并轉讓。

2、已許可他人使用的商標,除非必須征得被許可人的同意,不得隨意轉讓。

這是因為許可合同不能隨意轉讓,不接觸使用許可合同,就不能申請轉讓注冊。在轉讓注冊后,受讓人如愿意認可與原使用人繼續簽訂使用許可合同。

3、受讓人必須保證商品的質量。轉讓注冊商標經核準后,予以公告。

4、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并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

5、共有商標不得單獨決定轉讓。

6、簽訂合同的時候注意些好錢的付清方式。

合同的效力:

在德國民法和我國臺灣地區民法上,債權讓與系準物權行為,屬于處分行為,而處分行為以處分人具有處分權為生效條件,無處分權人從事債權讓與,則為無效。而在我國民法上,債權讓與系事實行為,為債權讓與合同生效的結果,它是債權讓與合同的效力表現。因此,讓與人需要擁有有效的債權,具有處分該債權的權限,如將之說成是債權讓與合同的有效條件就比較準確。

1、須存在有效的債權

根據《合同法》第79條之規定及其解釋,有效債權的存在,是債權讓與合同的根本前提。以不存在或無效的債權讓與給他人,或者以消滅的債權讓與給他人,都將因標的不存在或者標的不能而導致債權讓與合同無效,讓與人對受讓人因此而產生的損失負賠償之責。

有效的債權,應該從寬解釋,只要是該債權真實存在且并未消滅,都應認定為有效。至于其能否實現,債權人不負有物的瑕疵的擔保之責,因為債權人并不享有處分債務人之物的權利,他只負權利瑕疵的擔保之責,只要債權是真實的,就應允許其轉讓。

2、被轉讓的債權須具有可轉讓性

由于債權轉讓本質上是一種交易行為,從鼓勵交易,減少乃至消除財產流轉的障礙,增加社會財富的角度出發,應當允許絕大多數合同債權能夠被轉讓。

但問題總是有另外一面的,因為債權畢竟是特定主體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具有一定的人身信賴色彩,為了尊重這樣的社會關系,《合同法》第79條明文規定了三種債權不得轉讓: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債權,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債權,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

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和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一般有一定的規律性,本文不在此贅述。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屬于意思自治的范疇,應作符合當事人合意的解釋,但是我國合同法對于禁止讓與的約定具有何種法效未作明文規定。

德國民法認定為有效,但在1994年德國商法典中增加了一項規定,即如果當事人是在商業交易中達成的協議,則在合同中的禁止讓與條款無效;日本民法承認其效力,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與日本民法持同樣態度。根據日本和臺灣地區民法的原則,債權人違反禁止讓與的約定而讓與債權,如果債權讓與合同符合有效條件,受讓人只要是善意的,不管有無過失都取得該債權,債務人無權對抗善意的受讓人,待債務履行期限屆至時,受讓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清償。不過,債權人擅自讓與禁止讓與的債權,違反了合同中的約定條款,理應承擔違約責任。對于受讓人為惡意的債權讓與效力,存在不同的觀點。其中,債權效果說認為,讓與行為仍屬有效,但是債務人可以依據惡意提出抗辯,主張債權讓與行為無效;物權效果說認為債權人負有不得轉讓的義務,違反約定之轉讓即為無效,在這里可以主張無效的不局限于債務人,第三人也可以主張債權讓與行為無效,并且這種無效不僅是指債權讓與對于債務人無效,而且在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也歸于無效,原因在于受讓人明知該轉讓行為屬于禁止之列而為之,那么當事人之間的合意不具備合法之因素,故而準物權行為無效,不過,債務人事后承認該轉讓行為時,則可使之有效。

按照崔建遠教授的觀點,認為“禁止債權讓與的約定有效,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因為這區分了法律禁止債權讓與和當事人約定禁止債權讓與的不同范圍,兼顧和平衡了財產權的流通性、意思自治、交易安全幾項價值,區分了當事人的不同主觀心理狀態,值得我國借鑒。總結德國民法理論,并且對其作適宜的改進,筆者以為可以形成以下規則:其一,在受讓人為善意時,債權讓與合同有效,即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關于禁止轉讓的約定不得對抗善意受讓人,待債務履行期限屆至時,受讓人可以請求債務人清償,不過債務人可以向債權人追究違約責任。其二,在受讓人為惡意的場合,如果債務人不提出抗辯,債權人與受讓人之間的轉讓合同有效;如果債務人提出了受讓人為惡意的抗辯,主張債權讓與合同無效,應當維護債務人的利益,對其主張予以支持。

債務承擔探討

按照債務人是否免責為標準,可以將債務承擔分為免責的債務承擔和并存的債務承擔兩類。前者即為債務人全部移轉債務的情況,債務人退出合同關系,不再承擔合同債務;后者即為債務人部分移轉債務的情形,由第三人加入債權債務關系,和原債務人共同成為債務人,承擔合同義務之履行。通常情況所指之債務承擔即為免責的債務承擔,在此不再贅述,我們主要探討一下債務并存。

并存的債務承擔是在以原已有效存在的債務為前提的,這時的債務僅限于原來的范圍,債務參加人和債務人不會因債務承擔而增加或減少原先應負之債務范圍,其實此時的債務參加人和原債務人可以視為新債務人這一個主體來考慮,那就相當于沒有發生債務承擔,而只是在參加人和原債務人之間來重新劃分債務。對于按份承擔債務的情況,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因為很有可能債務參加人不具備償債的能力,債權人會因此而承擔不必要之風險,根據民法之等價原理,債權人不可能同意不具備資質之第三人來履約;對于連帶債務的情況下,《合同法》84條規定“應當經債權人同意”,筆者認為不應適用。因為第三人作為連帶債務人加入合同關系,對于債權人來說,對他的權利保護就多了一層保障,有益無害,他可以向參加人主張,也可以向債務人主張履約,債務人并未退出債權債務關系,此為其一;如果參加人是債權人的債權人,那么在兩個債務的履行期限屆至之際,可以主張抵銷,這樣做可以方便交易、降低成本,滿足當事人各方最大利益的追求,促進債權的快速流轉,加速資本周轉,此為其二(這也是合同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的立法初衷);如果由“應當經債權人同意”改為“須通知債權人”,那么既可以使債權人債權得到實現,也可以減少因為第三人加入債權債務關系而帶來的糾紛,此為其三。不過有學者認為,如若第三人加入債務關系成為債務人,未經債權人同意,那么第三人只能作為債務人的履行輔助人而不能作為債務人存在。筆者對此不敢茍同,畢竟債務并存和第三人代為履行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對于前者,債權人可以主動要求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如果第三人加以拒絕,那么債權人有權采取法律救濟措施;而在于后者,第三人作為債務人的履行輔助人則是第三人主動參加的,債權人沒有理由請求第三人為履行行為,若第三人加以拒絕,債權人也無權強制其履行。前者,第三人受合同約束,第三人是以明確的意思表示方式作出的;在于后者,第三人則不受任何法律關系約束,第三人并未事先允諾要替債務人履約。

按照《合同法》85條之規定,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這一點對于免責的債務承擔,還是并存的債務承擔都應適用。產生債務的合同存在無效原因,第三人作為新債務人,可以向債權人主張移轉債務的不存在;債務履行期限尚未屆滿的,新債務人對于債權人的履行請求也可以抗辯;此外,在雙務合同中,也可以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

權利義務相關

合同權利義務的概括移轉,又稱為合同債權債務的概括轉讓,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將合同權利義務一并移轉給第三人,由第三人概括地繼受這些權利義務的法律現象。合同權利義務的概括移轉,既可以是由協議為之,此時合同當事人一方須經對方同意,目的在于保護相對方的利益不受損;也可以由法律加以規定,這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合并和分立中。

依據我國《合同法》第8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在這里,當事人雙方的合意是構成合同轉讓的必要條件,學術界對合同相對人的同意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債務人同意是合同權利轉讓的成立要件,因為概括移轉在性質上為多方法律行為,自然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也是概括移轉的當事人之一,合同既然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如果未經相對方同意,就不能體現出契約之本質。另一種觀點認為,相對人同意并不是概括轉讓合同成立的要件,而是概括轉讓對債務人生效的條件,概括轉讓涉及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即轉讓合同關系和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原合同關系,但是就轉讓合同關系而言,僅在轉讓人和第三人之間發生效力,相對人并非合同當事人,因此轉讓也不是多方法律行為,相對人是否同意并不成為合同成立的構成要件;再則,從合同性質上來講,相對人同意是法律為了保護相對人利益而設立的規則,因為在概括轉讓中,他同樣也是債權人,如果讓與人轉讓合同權利義務未經得他的同意,則這樣的轉讓對他不產生效力,相對人可以依照原合同向讓與人或主張權利,或作出履行,讓與人不得拒絕,而作為受讓人的第三人并未加入合同關系,如果向其主張權利,請求履行其債務,相對人則有權予以拒絕。可見,要想取得概括轉讓預計之效果,相對人的同意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包括法定情形)。

標簽: 簽訂商標轉讓協議 合同的效力
最近更新
15037178970
婚姻法
指定管轄的原則是什么?二審中怎么提管轄?
委托合同糾紛管轄的法院怎么確定?委托合同的管轄權的確定標準是什么?
有關涉外婚姻中撫養糾紛中的法律適用等問題我國法律有什么解釋?
涉外離婚中子女撫養權問題有哪些?涉外離婚子女撫養有幾種情況?
法律規定涉外離婚孩子撫養費問題如何處理?子女撫養費數額的計算有哪些影響因素?
涉外離婚公證怎么做?涉外離婚公證具體步驟有哪些?
關于涉外離婚的程序具體內容有哪些?涉外離婚的程序有什么法律依據?
異地分居五年一方工資是共同財產嗎?涉外婚姻離婚在哪里辦理?
掛靠合同糾紛是什么意思?掛靠合同糾紛怎么解決?
夫妻分居異地如何訴訟離婚?實踐中法院是怎么認定分居?
知識糾紛
1 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 關于反不正競爭法規定幾種不正當競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有哪些?
3 銷售偽劣產品罪中的產品有哪些?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4 銷售偽劣產品罪構成要件有幾部分?銷售偽劣產品罪構成要件具體是什么?
5 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處罰?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有哪些?
6 經營者不得實施哪些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的類型是什么?
7 涉嫌傳銷怎么定罪?涉嫌傳銷的判刑幾年?
8 哄抬物價怎么認定?哄抬物價如何舉報?
公司法
法律規定公司設立的費用由誰承擔?公司辦理公戶需要哪些資料?
公司合并分立的程序分別是什么?公司合并和分立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關于公司辦公戶的程序有哪些?公司辦理公戶需要交錢嗎?
注冊一個公司要多久?公司成立后多久報稅?
公司訴訟時效多久?注冊成立公司需由兩個股東嗎?
一個人可以開公司嗎?個人成立公司流程是怎樣的?
有關公司設立流程概述是什么?公司設立流程具體步驟是什么?
公司資本三原則有什么弊端?公司法在公司資本制度方面有哪些修訂?
公司資本原則的定義是什么?傳統公司法所確認的是哪幾項資本原則?
什么是公司資本??公司資本的具體形態有幾種?
合同法
建筑合同糾紛律師寫訴狀多少錢?訴狀書的種類有哪些?

2023-04-25

民事訴訟時效3年還是5年?民事訴訟時效過了怎么辦?

2023-04-24

喪葬費的領取條件和程序是什么?2023喪葬費最新規定

2023-04-21

公司注銷多少錢?公司注銷要多久?

2023-04-21

復婚證是什么樣子?復婚證上會注明復婚嗎?

2023-04-14

勞動合同中止與合同解除二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具體區別表現有哪些?

2023-04-07

勞動糾紛
建筑合同糾紛律師寫訴狀多少錢?訴狀書的種類有哪些?
民事訴訟時效3年還是5年?民事訴訟時效過了怎么辦?
喪葬費的領取條件和程序是什么?2023喪葬費最新規定
公司注銷多少錢?公司注銷要多久?
復婚證是什么樣子?復婚證上會注明復婚嗎?
勞動合同中止與合同解除二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具體區別表現有哪些?

法律解答網版權所有 20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