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動遷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天天熱文
2023-03-28 12:15:59 來源:互聯網
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房屋動遷賠償標準是怎樣的?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房屋動遷賠償標準是怎樣的?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資料圖】
一、房屋動遷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1、被拆遷方可能會獲得幾十萬元的補償金,具體的補償數額,為以下補償項目相加: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2、拆遷人給予被拆遷人的貨幣補償款、安置房屋歸被拆遷人所有。
被拆遷人應當負責安置房屋使用人。拆遷人給予房屋承租人的貨幣補償款、安置房屋歸房屋承租人及其同住人共有。同住人得不到相應的補償或安置的,可向法院起訴主張自己的權利。
3、拆遷人應當將貨幣補償款以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的名義存入本市銀行,由銀行開具特種存款單。
由拆遷人將特種支票送達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特種存款單可以用于支付購房款,也可以兌取現金。綜合上面所說的,舊城改造在拆遷的時候就會涉及到很多的補償,而且不同的拆遷情形所涉及到的內容就會不一樣,但只要合理、合法得到拆遷者的認可,那么一般就不會引起各種矛盾,所以,拆遷都是有法律依據的,一定要按流程來進行。
二、拆遷家庭糾紛要怎么預防?
預防拆遷家庭糾紛的方法包括,與家庭成員簽署有效的拆遷補償協議、在房屋拆遷之前仔細閱讀拆遷補償協議等。此外,還存在以下的預防方法:
1、查看有無公告程序
(1)拆遷執行過程法律已經明確規定,在沒有進行任何程序的情況下就開始拆遷就屬于違法行為,拆遷公告就是拆遷初期必須的程序之一,如果連最基本的告知都沒有拆遷戶還能奢望合理補償嗎,這也是拆遷戶簡單判斷對方是否違法的方法之一,如遇沒有公告的要立刻提起法律救濟。
(2)如果拆遷戶已經看到公告內容,就要審查內容是否合法,并不是拆遷方想怎么公告都可以,公告內容同樣也需要按照嚴格的法定程序,例如審批文件、審批機關、文號、時間、用途、范圍、安置補償方案等等。
2、拆遷主體不正確
一直有拆遷戶咨詢我們說什么是拆遷主體,換句話說就是誰在拆遷,我們的對手是誰,根據法律規定,只有縣級以上ZF才有資格拆遷,所以我們面對的都是縣級以上ZF,像平時遇到的村委會、拆遷辦或其他組織的都不能作為拆遷主體,他們只是協助拆遷工作,如果不是縣級以上ZF名義進行拆遷的都屬于違法行為。
3、補償協議有套路
協議套路包含了很多方面,有空白協議、內容不正確、拿不到原件等,總之這類套路是針對協議產生的,拆遷戶只要記住,自己和拆遷方協商的內容必須完整明確地寫明在協議中,無論對方如何承諾,只要沒在協議中寫明的都不應該簽字,其他的我們只要查看協議是否完整,請記住協議要么不簽,簽字就要保證協議沒有問題,因為一旦簽訂協議維權的幾率渺茫。
4、堅持合理補償底線
不管對方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只要沒有實打實的合理補償,拆遷戶就不能輕易妥協,雖然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但是法律也給出了最低的參考標準,不管拆遷戶身處哪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只要堅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要知道這是最低的補償標準。
三、拆遷有產權糾紛怎么處理?
1、拆遷有產權糾紛,可以采取的處理發放包括協商、委托第三方進行調解等。
首先可以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被拆遷房屋的產權糾紛問題,如果協商不成,還可以請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請律師事務所等有關部門介入調解處理,不愿意協商或者調解的,可以通過起訴確定房子的產權歸屬。在房子產權還有糾紛的情況下,是無法開展相關的拆遷工作的。
2、具體處理產權糾紛的方式:
(1)協商
當事人在法律規定許可的前提下,互諒互讓,協商解決糾紛。
(2)調解
在非仲裁機關和訴訟外的第三人主持下,當事人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3)訴訟
訴訟是指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依據有關法律和事實作出判決以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
房屋被拆遷的情形,只要被拆遷的房屋屬于合法建筑,那么就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補償金。具體的補償數額,結合拆遷房屋之前制定的房屋動遷賠償標準確定。針對上述文章中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點擊下方“立即咨詢”按鈕和律師進行在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