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拆遷糾紛需要注意什么? 全球聚焦
2023-03-20 18:22:20 來源:互聯網
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處理拆遷糾紛需要注意什么?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處理拆遷糾紛需要注意什么?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一、處理拆遷糾紛需要注意什么?
處理拆遷糾紛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確定糾紛的類型、注意訴訟時效、注意收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等。
(資料圖)
1、若拆遷糾紛屬于行政糾紛,那么有效期就是六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如果拆遷糾紛屬于民事糾紛,則有三年的有效期。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二、房屋拆遷補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房屋拆遷補償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補償標準以房屋所有權證所列資料為準、房屋價值補償標準、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等。
1、補償標準以房屋所有權證所列資料為準
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按規定給予補償。補償標的以房屋所有權證所列資料為準。拆除違法建筑、臨時攤點、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或拆遷通告公布后改建、擴建、裝飾的設施,以及其他原約定不補償的部分,均不予補償。
2、房屋價值補償標準
這里的房屋補償,是指對被征收的國有土地上建筑物價值進行的補償,按不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的市場價格,并請有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確定。這里的市場價格,地級市政府部門都會依據每年住宅房屋市場價格規律,制定出相應房屋市場價格表供當地被拆遷的居民進行參考。
3、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俗稱過渡費)
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用,具體數額各市一般都已確定具體數額及計算方式,詳見各地出具標準,在這里作者所列算的補償標準,是以大眾化被拆遷人自主搬遷和過渡方式進行的計算。如果拆遷人提供周轉房,則無需支付臨時安置費。
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該費用針對非住宅類房屋運營性房屋補償,因為屬個案,補償標準不能統一,一般是有征收當事人進行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委托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4、補助和獎勵
補助包括困難補助和公攤補助。困難補助是針對貧困人員進行的補助,依據當地政府出具的標準確定;公攤補助針對所有被拆遷人的房屋公攤進行的額外補助,也會出具公攤補助標準。
5、房屋裝修補償及家電設備移機補償
房屋裝修補償也是先有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由評估機構評估確定,家電設備移機也是參照上述方式實施。不過為統一、方便,各縣市會依照市場價格出具具體的補償標準,具體數額以發布時征收拆遷時出具的補償標準為準。
6、拆遷安置
安置地點根據城市建設規劃和工程建設的性質確定。安置分為一次性安置和過渡性安置。異地安置的,應當一次性安置到位;回遷安置的,可先作過渡性安置。高層建筑過渡安置期限一般為三年,多層建筑過渡安置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半。
三、房屋拆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房屋拆遷的注意事項包括堅持依法拆遷、做到合理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注意把握工作主動性、要加強拆遷政策的宣傳、培訓等。
1、堅持依法拆遷
房屋拆遷涉及的農民人數和補償資金都比較多,在安置時也存在著地基位置、房屋層次、座向及面積等問題,每個環節都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是農民敏感的。如果在拆遷戶的房屋面積、補償金額等問題上稍有差錯,農民就會指責謾罵,拒絕拆遷。因此,堅持依法拆遷是農村房屋拆遷工作的正確選擇。
2、做到合理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在補償價格上,由于每個拆遷項目都有其特殊性,選用拆遷政策的同時往往會帶來二個具體問題。一是補償的價格標準遠遠低于實際交易價格或群眾的心理承受力;二是補償的標準大大高于群眾的心理要求。
3、注意把握工作主動性
拆遷房屋中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之間經常會發生矛盾,因此,作為拆遷人應始終把握拆遷環節中的主動權。一是在付款方式上,對規定的補償費,做到簽訂協議后先付一部分,待房屋搬遷并經拆遷人驗收合格后再全部結清。
4、要加強拆遷政策的宣傳、培訓
要加強對拆遷工作人員的操作業務培訓。拆遷前必須組織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了解情況,掌握政策的操作技能。要向拆遷戶廣泛宣傳有關拆遷政策,特別是要做好解釋工作。
拆遷糾紛發生之后,對于糾紛當事人來說,首先需要確定導致糾紛發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確定糾紛是屬于民事、還是屬于行政糾紛,之后需要選擇處理糾紛的方式。若是對處理拆遷糾紛需要注意什么還存在其他的疑問,可以直接點擊下方“立即咨詢”按鈕和律師進行在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