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播資訊】讓每一個孩子勞有所得
2023-04-19 05:14:17 來源:東方資訊
寧化縣名遠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多元化——
(相關資料圖)
讓每一個孩子勞有所得
學生分享豐收的快樂
學生在老藝人巫升才的指導下學習制作游漿豆腐
●本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文/圖
種菜養魚、進廠實踐、制作豆腐……開學以來,寧化縣名遠小學開設豐富多彩的勞動課,寓教于樂,讓學生愛學習、愛勞動,勞有所得。學校完善學生勞動評價制度,每月表彰勞動之星。如今,勞動教育已成為名遠小學推行“五育并舉”教育改革的一張亮麗名片。
種菜養魚 校園農場四季常青
名遠小學地處寧化縣東部新區,屬城鄉接合部,現有學生900多名。近年來,學校遵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推出富有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勞動教育課程化、日常化、多元化。
學校因地制宜,在校園東側開辟300多平方米地,建成太陽花農場,供學生種植蔬菜、瓜果、蔥蒜等農作物,挖池養魚、養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每個班級都有一本記錄本,學生輪流登記觀察跟蹤紀錄,總結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管理經驗。
各班級每周一節以上勞動教育必修課,將勞動教育與道法、語文、數學、科學等課堂相融合,實現全科育人。“勞動教育要回歸自然,學生從中增強農業科普知識,提高動腦和動手能力。學校以農場里的菜和魚當獎品,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校長巫升根認為,教育不應局限于書本知識,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也在學習中生活。
學生的勞動熱情很高。每次種植前,教師指導學生收集與種植有關的知識,并在班內交流,讓學生了解所種蔬菜的特征及種植方法。學校定期邀請勞動經驗豐富的家長進校,指導學生耕種。“春播夏長,秋收冬種,根據時令種植,菜園四季常青。”負責農場的吳沁老師認為,讓學生認識自然,掌握勞動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價值觀。
依托“開心農場”,名遠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植樹造林、打掃衛生等公益勞動,引導高年級學生記錄成長足跡,定期展示評價,不斷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
寓教于勞
進工廠體驗勞動
寧化斯韋特包袋有限公司毗鄰名遠小學,近年來,名遠小學和寧化斯韋特包袋有限公司開展勞動實踐共建活動,定期組織學生進工廠參加勞動實踐。
2022年9月,寧化斯韋特包袋有限公司勞動實踐車間正式落戶名遠小學。該公司定期派出技術員進校,指導學生參加編寫紙箱箱號、體驗筆袋機印片撕膜、安裝吊牌等工序。“工廠定期將原材料送進學校,指導學生體驗簡單工序的操作過程,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動手能力。”學校黨支部副書記王盛志坦言,校內開設勞動實踐車間,便于學生體驗工廠勞動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勞動能力。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分年級制定勞動清單,精準指導學生進行勞動,并進行評價,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家長的辛勞。“筆袋機印片撕膜雖然不難,但是雙手要靈活,要掌握技巧,才能撕得又快又好。”四年級學生謝國音對此深有感觸,因為他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長年進廠打工,他更加懂得了父母工作的不易。
此外,學校開展“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主題的“小學生科技、手工制作”實踐活動,激勵學生對科學知識、勞動創造的學習熱情。
學習技藝
非遺文化進校園
游漿豆腐是閩西北寧化、邵武、泰寧、建寧等縣的地方傳統豆制品之一,其主要工藝特點為點漿不用鹽鹵、不加石膏,而是用木瓢盛滿隔夜老漿水和本地山泉水,浮在豆漿上慢慢游動而制成,故名游漿豆腐。名遠小學將“太陽花游漿豆腐坊”打造成為學生勞動實踐基地,開設游漿豆腐社團,從中體驗制作技藝。
巫升才今年60歲,有著40多年制作游漿豆腐的經驗。2022年9月,學校從游漿豆腐社團中選出8名中高年級學生,成立游漿豆腐制作興趣小組。在老藝人巫升才的指導下,8名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游漿豆腐的制作技藝,甘當同學們進場實踐時的小老師。
如今,全校500多名學生先后進場體驗了游漿豆腐的制作技藝。“三人一組,分好工后,同學之間要動作協調。”四年級毛智軒同學認為,用石磨磨豆子雖然辛苦,但很有趣,大家每次都能開心地吃上自己制作的豆漿和豆腐。
近年來,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勞動教育項目,名遠小學學生逐漸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樹立起勞動最光榮的理念。2022年,學校參加縣教育局主辦的“六個一”綜合素質大賽,獲評“優良團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