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文:同一天內,中方見兩大美企,繞開白宮談合作,中方找到了破局之法
2023-06-07 02:10:57 來源:頂端新聞
日前,兩大美企高官接連來中國訪問并與中方進行會談,盡管中美政治領域的緊張關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這次會面的復雜性,但中方與美企的聯系并不會因此中斷,面對美方在關鍵領域對中國的圍堵,中方顯然找到了一種破局之法,那就是繞開白宮,直接和美企進行對話與合作。
【馬斯克與秦剛會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一天內,中方會見兩大美企高管
日前,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在未經宣布的情況下,乘坐私人飛機抵達北京,并受到了中國外長的接見。這是近三年多以來,馬斯克首次來中國訪問。
在與秦剛會談時,馬斯克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表示中美兩國的利益就像連體嬰兒,彼此間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并表示特斯拉公司明確反對所謂的“脫鉤斷鏈”,希望能與中方達成進一步合作,擴寬在華業務。
【陳吉寧與戴蒙會面】
與此同時,美國摩根大通企業董事戴蒙也受到了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的親切會見,在會談中,戴蒙表達了和馬斯克一樣的想法,他表示希望能進一步推動摩根大通企業在上海的發展,在科創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與中國深化合作。
事實上,戴蒙與馬斯克的表態并不孤立。就在上個月,奔馳集團的康林松表示,將中國從全球供應鏈中剝離,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蘋果公司董事庫克在3月份的時候,也公開表示蘋果公司與中國市場是緊密相連的,兩者甚至可以用“共生”來形容。
顯然,這些美企代表人的觀點,與美國拜登政府所實施的對華圍堵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不斷升級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圍堵腳步越發加快,尤其是在經濟領域,試圖通過在電動車電池、新能源以及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封鎖,遏制中國的貿易發展。
首先是在半導體等科技領域,從去年10月初開始,拜登政府便對本國半導體進出口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加強了對華芯片技術、半導體原材料以及制備等方面的封鎖,并出臺了一系列封鎖清單,意圖徹底斷開中美間的技術交流。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
與此同時,美國還在不斷地向盟友施壓,組建了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勒令日本、韓國等國緊跟步伐,加大對華進出口限制。就連原本不在聯盟內的荷蘭、德國等也受到了施壓。
除了半導體之外,新能源也是美國的重點“關照領域”,去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美國聲稱此法案是為了推動美國經濟綠色轉型,然而實際上,其中存在著一些對中方企業的歧視性法案,誘導一些中國新能源企業往其他地區遷移,限制了中國新能源企業的發展,
雖然當前來看,中國在新能源行業依舊有著明顯的優勢,甚至連美國也難以擺脫對我國的依賴,但從長期來看,中方相關政府和企業,必須要做好準備,堅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繞開白宮談合作,中方找到了破解之法
日前,中美商務部長進行了會談,雖并未有明顯進展。但中美之間的商業并不會因此而徹底斷開。
此次馬斯克、戴蒙等美企高管接連來華訪問,并受到中方領導的接見,一方面,顯示了美企同中國積極接觸的愿望和熱情。當前中美政策上的矛盾和分歧越發尖銳,但是兩國貿易依賴程度卻越來越高,據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美兩國貿易總額達到了6906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紀錄,同時,美國對華商品逆差達到了3829億美元,可見,中國依舊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中美商務部長在華盛頓會談】
另一方面,這也顯示了我國的開放程度,表明中國愿意與全球企業合作,在被美方不斷圍堵的情況下,中方繞開白宮,直接和美企談合作,無疑是為中美兩國的經濟合作,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美間的政治問題就此消失。在技術和貿易問題上,雙方仍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逐步解決現有的問題和矛盾。而在政治問題上,中方已再三表明立場,如果美方執意干涉中方內政,一再沖破我國底線和紅線,那中國也將會拿起一切武器,捍衛自己的領土和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