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議:王熙鳳最成功的一次“投資”,花費不多收獲甚豐
2023-06-24 08:53:09 來源:頂端新聞
王熙鳳是榮國府的大管家,為人精明潑辣,頗有手段和心機,就連丈夫賈璉在他面前,也被比了下去,按周瑞家的話說,就是,少說有一萬個心眼子,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他不過。
但即便如此,王熙鳳依然沒能給自己掙得一個好的結局,曹公早在她的判詞里寫道: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她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被賈璉休棄后,拖著病體,一路哭回了娘家。
她的曲詞里也寫得清楚: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也就是說,精明一世的王熙鳳,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薄命下場。
(相關資料圖)
反觀王熙鳳的一生,算得上是要雨得雨要風得風,整個榮國府乃至整個賈府,其威名無人不曉,霸王似的人物,要模樣有模樣,要才干有才干,從小玩笑著就有殺伐決斷。
她年紀輕輕就已手握大權,掌握著賈府最多的資源,上有賈母、王夫人撐腰,下有平兒、小紅等人輔助,提起璉二奶奶的名兒,怕是賈府的那些下人都心驚膽戰,畏懼三分。
但這又能怎樣呢?即便堆得金山銀山,即便人人怕她敬她,即便風光無限,她最終不還是落得凄慘下場嗎?甚至當她身陷囹圄時,娘家兄弟也成了奸兄,面對親女巧姐落難,她只能徒嘆奈何。
而王熙鳳大概沒想到的是,她多次利用官中的銀子在外放貸,自己賺利錢,甚至利用丈夫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可到頭來,她不僅帶不走分毫,還樹敵無數。她的這些投資,最終并沒有帶給她任何實惠,反而給她帶來了災難。
而最大的災難,莫過于自己的娘家兄弟竟然將女兒巧姐推入火坑。更令她沒想到的是,她偶然的一次“施恩”,竟成了她這一生最成功的一次“投資”,她因此為自己積了功德,也使得日后的女兒落難后得以逢兇化吉。
她這次的“投資對象”是劉姥姥,面對初進賈府的劉姥姥,一個村老嫗,王熙鳳當然不會放在眼里,更不要說指望劉姥姥日后能報答她什么了。
準確地說,面對第一次進榮國府打秋風的劉姥姥,王熙鳳多少是有些瞧不上的,甚至都不拿正眼看她,從頭到尾都端著架子呢,若不是王夫人有交代,怕是劉姥姥這次會空手而回了。
你想啊,王熙鳳過生日,連趙周這兩位姨娘的二兩銀子的份子都惦記,她怎么可能大方地掏出20兩銀子給一個八竿子打不著可能不會有任何回報的窮親戚?畢竟,王熙鳳一個月才5兩銀子。
但王夫人早有交代,這劉姥姥雖窮,每次來也不讓他們空手回去,不可簡慢了他。更何況,對王熙鳳來說,這是拿別人的錢做自己的人情,即便她沒指望能從劉姥姥這里得到什么,但何樂而不為呢?
命運的神奇之處就在這里,不遇見也就罷了,既遇見就是緣分,而且這緣分只會越來越深,對鳳姐來說,這個“偶因濟劉氏”的善意舉動,已經悄悄伏下了巧姐的命運。
高高在上的鳳姐自然不會對劉姥姥這樣的窮親戚抱有任何知恩圖報的期望,只要她之后別再來賈府打秋風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劉姥姥的樸實和善良,終于還是引起了鳳姐的刮目相看。
二進賈府的劉姥姥,帶著一車新鮮的瓜果菜蔬,這一次,她并非來打秋風,而是來感謝賈府,尤其對王熙鳳曾經的慷慨贈予,劉姥姥可是打心里感激的,不然她又怎會使出渾身解數,配合鳳姐鴛鴦,哄逗賈府這些貴族男女呢?
想必劉姥姥也深知,這20兩銀子,不大可能是王熙鳳自己掏腰包給的,但這20兩銀子畢竟是通過王熙鳳之手給她的。應該說,鳳姐面對初次來打秋風的劉姥姥時,內心應該會閃過一絲善念。
畢竟,20兩銀子并不是個小數目,賈府的小姐,一年的月例,也不過24兩。王熙鳳完全可以不給那么多,給個三五兩銀子一樣能把劉姥姥打發了。
我們也知道,二進賈府的劉姥姥曾算過一筆螃蟹賬,說二十多兩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的了。”也就是說,王熙鳳的一個善念,給了劉姥姥一年的生活費。
這個恩情,劉姥姥自然會記在王熙鳳頭上,畢竟她是榮國府的大管家,她說給多少,給或不給,都是她說了算。所以,當劉姥姥得知鳳姐要給她二十兩銀子后,“喜得又渾身發癢起來。”
劉姥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她完全沒想到啊。可能在她的認知里,來賈府打秋風,賈府念在昔日那點子關系上,能給幾兩碎銀子就已經很不錯了,至少能讓一家幾口安然過冬了。甚至,如果賈府不認這門親了,劉姥姥也只能悻悻而回。
即便是劉姥姥一家緩過氣來之后,二進賈府的她算完螃蟹賬,得知賈府的一場螃蟹宴要二十幾兩銀子時,一樣驚掉了下巴地直呼“阿彌陀佛!”
?所以,可以想象,當劉姥姥得知鳳姐隨手就給她20兩銀子時,對她的沖擊有多大。也就難怪她后面會口不擇言地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老拔根汗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這20兩銀子,簡直就是喜出望外啊。
這件事,王熙鳳日后也許就丟到腦后去了,她每天那么多事要處理,哪里會記得這樣小事。可劉姥姥不會忘啊,一個人一甩手給你一年的生活費,這樣的人是救命恩人啊,一輩子都不能忘。
日后賈府敗落,劉姥姥得知巧姐落難,想盡辦法救巧姐于水火,皆因其母王熙鳳也曾救劉姥姥一家于水火,知恩圖報在劉姥姥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所謂種善因得善果,鳳姐怎么都不會想到,自己費盡半生心力積攢的財富最后化為烏有,不曾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曾經濟困扶窮的一個善意舉動,為她的女兒積得了陰功,也是她人生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這次“投資”給她帶來的雖然不是巨額財富,但卻是比巨額財富更加寶貴的東西,那是女兒的性命乃至清白。不知道,臨終之際的王熙鳳,會不會有所頓悟呢?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