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靠譜 產業有譜:昆明啟動產業干部培養計劃
2023-07-03 10:11:19 來源:昆明信息港
【資料圖】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李思嫻) 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的主要載體,關鍵就在于“專業化隊伍”和“專業化管理”。隨著昆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產業干部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注重提升干部人才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成為當務之急。日前,昆明啟動產業干部培養計劃,通過“大鍋煮”加“分類訓”的方式,按照“全市干部—重點產業鏈干部—有培養潛力的產業干部”,分別通過產業思維提升專題輔導、產業發展專業化能力培訓、全脫產跟崗實訓“三個梯度”逐級遞進培訓,為打造“產業高地、實力春城”提供堅實的專業化干部人才支撐。
對于全市干部而言,每名干部都要參加每季度開展一次的產業思維提升專題輔導,這是所有干部的“大鍋菜”。培訓依托浙江大學等高校的優質教學和師資資源,以“線上+線下”“主課堂+分課堂”的形式授課,在昆明會堂設“主課堂”,在各縣(市)區、各開發(度假)區、自貿試驗(經濟合作)區設“分課堂”,開展產業發展所需的公共必修通識教育,拓展全市干部的產業思維,使人人“知產業、懂產業、抓產業”。
遴選一批重點產業鏈干部,參加為期一年的專業化能力提升培訓班,這就是重點干部“定制菜”。聚焦綠色食品、生物醫藥、花卉、高端裝備及汽車制造、電子信息制造與數字經濟、綠色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8條重點產業鏈發展需要,每條產業鏈通過組織推薦、綜合研判遴選30名相關優秀縣處級領導干部和正科級年輕干部,共計240名干部人才,舉辦為期一年的“2023年度昆明市助推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提升干部產業思維和產業發展專業化能力培訓班”,培訓班按照“統分結合、突出專業、分組施訓”的原則,讓產業鏈干部真正成為抓產業的“行家里手”。
“抓產業首先要懂產業,干部尤其是產業鏈上的‘關鍵干部’越懂經濟,越能避免‘外行領導內行’,越有利于經濟發展?!笔形M織部干部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班每個季度至少開展一次集中學習培訓,按照“公共必修課+專鏈研修課”課程進行設置,以1∶1∶1的比例設計理論授課、研討交流、實地研學。其中,“公共必修課”主要圍繞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產業思維和產業發展能力而設置課程;“專鏈研修課”著重突出精準實效,提升專業素能,主要針對各產業鏈領導干部推進該產業鏈建鏈、強鏈、補鏈、延鏈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而設置課程。
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靠的還是實踐歷練。在全市選取綜合實力位于全省各類園區前列,具有較強的學習價值和借鑒意義的園區,作為昆明市產業實訓基地。全市各基層、各單位擇優推薦有培養潛力的干部,市委組織部結合各單位產業干部短缺情況,綜合考慮人崗匹配度、經歷相關度、能力契合度等多方面因素確定最終培訓名單。學員將進入產業實訓基地接受為期6個月的實訓,在實訓期間實行全脫產學習、全職鍛煉,采用“理論培訓+時間鍛煉”相結合的方式,為每名學員配備產業發展指導員,達到真鍛煉、真培養的效果。
此次產業干部培養有何特點?在這位負責人看來,一是按需選培,梯次培養。緊扣我市產業發展需要、組織需要、干部個人需要3個維度精準調訓學員,按照“全市干部—重點產業鏈干部—有培養潛力的產業干部”層級遞進、梯度合理、優中選優的培養模式。二是量身定制,精準培養。此次產業干部培養緊緊圍繞昆明高質量發展需要,堅持對標先進,跳出昆明看昆明,加大向上海、蘇州等先發地區學習力度。堅持問題導向,結合我市發展需要和干部工作特點,主修符合我市建設“產業高地、實力春城”需要的干部專業素質提升培訓課程,使干部樹立全球視野、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提升干部用專業視角思考問題、指導工作的能力。
如何使培訓落到實處,不走過場?這位負責人表示,將建立“培訓+測試+實踐+考察”多位一體培養發現機制,通過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實地走訪了解等方式,對參訓學員進行定期分析研判,在能力“充電場”同步建設干部“賽馬場”。培訓結束后,定期跟蹤了解干部返崗后的履職情況,作為檢驗學習培訓成效和下步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有效提升選人用人的科學性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