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議:第31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 “銀行系”再添一員
2023-07-04 08:26:41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近段時間,消費金融行業消息不少。先是抖音集團稱“字節收購消費金融公司”傳言不屬實;接著建信消費金融公司在京開業。前者是互聯網大廠,后者背靠老牌銀行,二者與消費金融“牽手”備受關注。
(資料圖)
銀行系資本實力雄厚
《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主要股東為銀行的消費金融公司約20家。成立較早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有北銀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大部分機構成立于2014年至2017年之間。相較于中銀消費金融和中郵消費金融兩家具備國有大行背景的消費金融公司,建信消費金融公司入局最晚,但其實力雄厚,注冊資本目前位列“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第一。
專家認為,優質商業銀行深耕金融領域多年,專業化風險管理能力與合規意識厚植,能夠在風控系統建設、合規文化培育、金融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支持。
“對于具備資金優勢和風控運營優勢的各大銀行而言,入局消費金融市場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利用資金優勢拓展零售業務;另一方面也可以與現有的金融業務實現互補和協調,特別是風控上能夠更好地減少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一位業內人士說。
從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來看,無論是營業收入、凈利潤還是總資產、貸款余額,招聯消費金融都在銀行系消費金融隊伍中拔得頭籌,2022年凈利潤為33.29億元。其次為興業消費金融,2022年凈利潤為24.93億元,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緊隨其后。
互聯網系科技優勢突出
當前,伴隨著數字科技日益成為消費金融增長的驅動力,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消費金融領域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加上消費金融市場的復蘇增長潛力不斷釋放,這讓不少占據技術優勢的互聯網企業跑步進入消費金融行業。
互聯網大廠參與消費金融市場的方式,一般是取得消費金融牌照,比如小米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此外還有通過增資、收購等方式入股消費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不一。比如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出資2億元入股包銀消費金融,以40%持股位列第二大股東;百度旗下度小滿斥資4.5億元,入股哈銀消費金融,持股30%。
相較于銀行,互聯網企業掌握消費場景及客戶流量資源,金融科技與數字化運營能力強,可協助解決獲客、運營等問題。
“互聯網系消費金融公司具有創新能力強、運營效率高等特點,加之自身的流量優勢,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能夠更好地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進入消費金融市場后,互聯網大廠可以憑借金融科技和場景創新,覆蓋傳統信貸覆蓋不了的長尾人群,內部靈活機制能夠得到較好的發揮應用。”上述業內人士說,消費金融高度依賴科技開展獲客、風控,互聯網企業在這方面優勢突出,一些頭部企業在嘗試將自身的認證科技技術對行業進行輸出。
科技助力深挖消費場景
借助股東的優勢資源,消費金融公司可以更好發揮股東協同效應,實現金融與科技優勢互補,進一步促進兩者良性融合。可以看到,未來消費金融市場有望繼續擴大,對已經進場的,無論是銀行系還是互聯網系,機會和挑戰并存。
比如,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雖然在資金和風控上存在著突出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如場景弱,消費金融場景觸達能力不足,在生活各領域的滲透率較低,仍需挖掘差異化屬性。與銀行系相比,互聯網系消費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是其需要進一步補足的板短之一。
在業內人士看來,主攻方向有三方面,一是科技,科技創新繼續占據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C位”,新技術將繼續推動消費金融流程優化,助力提升業務效率;二是場景,預計機構將加大對合作場景機構的資質審核,并強化對其日常經營的監控,尋求場景拓展與金融生態圈的構造;三是資金,將尋求更多元的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